在此解說『Cosplay』玩家的理念以及熱情。

前言:
其實在維基百科就有非常詳盡的介紹,連我自己看了都嚇一跳(=﹏=)a
維基Cosplay解說

但是總不能丟個網址讓各位自己看吧?

所以基於個人堅持,既然要寫,就要寫的和維基不同,不然就很無趣了對吧?

因此我換個方向,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析,也從各種網站收集資料,並且統合不同的論點,發展出此篇文章。


單字用意:
Costume Play的和製英語簡稱,中文翻譯:角色扮演

即是服裝與道具的搭配,加上化妝造型、身體語言等等,來扮演一個自己熱愛的角色

參與Cosplay的人,我們稱之為Cosplayer,意即『角色扮演者』。


起源:
日本當代的Cosplay起源於日本1970年代的Comic Market活動中,有些同人團體會在會場內打扮成動漫角色,成為團體的『看板娘』藉以吸引同好來參觀自己的攤位,此後便開始盛行於各個同人誌即售會。
(看板娘=人型招牌)

隨著Cosplay在同人誌即售會上的盛行,使得認識Cosplay的人不斷上升,而且更吸引了不少同人團體以外的人參與Cosplay,再加上各種Cosplay的活動、以及傳媒的介紹、互聯網也有Cospaly的大量資訊等等,使得Cosplay風潮急劇發展,人氣逐漸與同人誌即售會不相上下。

之後便發展成獨立的興趣,除了看板娘的Cosplay之外,有更多的人是為了自己對於角色的熱愛而開始Cosplay,而扮演範圍也逐漸拓展於動漫角色之外。


理念、熱情、背後所投注的心力:
通常會Cosplay的人都是基於對角色的欣賞與熱愛,扮演時不但力求完美、相似,甚至連角色道具都製作的微妙微肖,除此之外還會去揣摩角色的個性、動作、姿勢,使自己扮演出來的整體感覺符合所扮演的角色。

雖說Cosplayer各個年齡層都有,但大多集中在青年族群也就是在學生,在市面上不會販售動漫角色這種特殊衣服的情況下,Cosplayer只好自己DIY製作衣服,這通常是考驗著Cosplayer的學習和創造以及手工能力,要學會自己縫製衣服,嘗試各種方法製作出各種零件、衣飾、手飾甚至是角色的裝備以及武器等等,有些Cosplayer會和自己的同好一起製作,交換彼此的經驗,而有些Cosplayer則是找店家協助製作,這通常會比較昂貴,當然也不會全程由店家來製作,為了使製作出來的衣服和角色身上的衣服完全相似,通常都要與店家溝通,不但會收集角色的圖片供店家參考,有些Cosplayer還會自己打版等等,一切就只是為了製作出來的成品和自己所想的一樣完美。

當然,不管是自己DIY製作還是給店家製作都要通過最重要的一項,也就是『錢』,而身為在學生的青年族群通常都要縮衣節食,不然就是打工賺取製作經費,其過程可不輕鬆。

對於Cosplayer而言Cosplay不只是能夠展現出自我對於角色的熱愛,也能促進思考、創造能力的成長,更能透過活動,認識更多同好,交換彼此的經驗、進而成為朋友,而隨著結識的朋友增加,也會發展成團體,扮演同一系列的動畫、漫畫角色一起出團。


結言:
Cosplay的過程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,不管是在怎樣簡單的服裝與道具都需要投注不少的資金、技術、巧思與時間,這點可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呢,也因此我對於Cosplayey的熱情給予絕對的肯定,也希望閱讀此篇文章的各位能夠理解Cosplayer的理念與熱情。

最後來一張漫畫『漫畫派對 Comic Party』內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侍雲滄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